網頁

2013年1月23日 星期三

陳維金

那個年代.走到惠書橋得知:成功中學近了.一班師姐師兄們在此迎接我們,還幫我們扛行李.(一張破棉被,一個用幾片木板釘的小木箱.)進了校園,如雷灌耳是大名頂頂的劉再複(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戴延斌(中國男排總教練).再後來就是陳維金.但是非類.就因為高班有位白白胖胖的女同學,用莫言語:屬''豐乳肥臀''.同學們背後指指點點,說她是''大土匪陳維金''的甚麼人.當時年少,對''匪''字並不太惡,我們村有個娶戴天貫(名匪)的四姨太的還是鄉長.當文革如火如荼時季,那位女同學還是被遭踏了.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除了這,還說她將''毛選''放在桌下墊腳.這不得了.革命小將(據說是同班同鄉的男同學)將她五花大綁,(那年女生沒戴胸圍)大熱天時,更凸顯珠圓玉潤......惜!...
(當年因為是新生,又被稱之消遙派.我們還是回家種田.這是多年后返校領取[東風中學]畢業証書時聽來的.)
南安民國縣長梁清鈞49年欲回詩山告老路上撞上陳維金.為此在鎮反中被共產黨拉去打耙.罪名是反革命分子相互勾結.今是因查閱宗親好多史料,發現''大湖戰役'',發現惠安回族英雄郭志雄,發現李良榮,發現''真人''陳維金.........!
[泉州文史資料庫]有如下記載:
    陈维金①又名陈为金,1909年农历七月初七日生于南安码头新汤村,从小受父亲陈贺熏陶。其父生长于清末民初,为避世乱,曾落发为僧,然实具有雄心壮志,结交方园一带豪侠,打盐馆,分钱分粮,周济贫民,颇得人民赞扬。
陈维金年少负笈就读泉中,嗣后又毕业于黄埔军校高教班16期。(筆者注:查閱''黃埔軍校''南安籍名冊,有''陳明金'',末知因年久月深,記載有誤.)因为初出茅庐,为了有英雄用武之地,却错投了民军,使青年时期蒙上了不光采的角色。主子陈国辉被枪毙,嗣后自己又颠沛流离,却锻炼了更稳重、更成熟的性格。
维金在彷徨徘徊,维金走投无路之际,经过多方摸索,最后决定到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学习期间,正好日本军国主义者为了实现吞并全中国的野心,于1937年7月7日发动了芦沟桥事变,全国抗日战争终于爆发。这时的陈维金由于人在日本,由于初期受到日本政府反宣传的影响,一时受蒙蔽。到一毕业,明了日本侵略真相后,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大义驱使下,在全国抗日怒火的推动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号召下,毅然整装回国,立即投入全国的抗日的洪流中。
1939年1月,国民党政府军政部在福建南平建立“军政部第十三补充兵训练处”(简称第十三补训处),旨在创建福建抗日新军队,这个补训处乃是训练福建抗日军队骨干最基层的机构,调闽籍(同安人)将军李良荣任处长。陈维金一回国,就投身到十三补训处,担任警卫连连长。
为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抗日队伍而艰苦练兵

陈维金担任警卫连连长、学兵队队长后,自知职责重大,任重而道远。这是一支抗日情绪强烈,战斗较英勇,来自五湖四海的中下层队伍。训练期间,陈维金坚决贯彻上级意图,以多年戎旅经验,结合几年来在不同学校所学的军事知识、技能,特别是将在日本士官学校所学的较现代化军事知识、技能,用来对付日本侵略者。正如中国古语说:“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学员他先从思想入手,晓以民族大义,然后进行严要求、多练习。具体做法:
(一)晓以同仇敌忾的教育:陈维金运用各种形式进行宣传,说明为了民族存亡、国家利害,凡是有血气的中国人,都须挺身而出,为国家、为民族流血牺牲,在所不辞。只要人人作战,针锋相对与日本侵略者作坚决的斗争,抗战最后胜利是属于我们的。为配合宣传抗日,组织学兵大唱抗日歌曲,训练基地歌声响彻。为了鼓动有时陈维金亲自领唱、指挥。所有学兵,起码都会哼几首歌,他们唱的如《保卫福建》、《到敌人后方去》……等。思想问题解决了,学兵们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人人思奋,再艰苦练兵也毫无畏难情绪。
(二)刻苦训练:训练期间,陈维金宣传战争千变万化,“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他不但强调学好阵地战,而且也要学好游击战;不仅要学好白天的战斗,而且更要练好夜间的战斗,只有这样,才能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每位学兵则严格要求:射击要准确,起码达到10圈;手榴弹投掷,要达到30米以上。特别是射击,陈维金认为:“射击如达不到10圈,就是不合格的战斗员。每个人在战斗中都要死里求生,而求生的本领就是射击要准,只有射击准打死敌人,而后才能求得自己的生存和战斗的胜利”②。训练中陈维金以身示教,不厌其烦地讲解射击、投掷要领,凡是达不到标准的,一律加班进行训练。经过几个月的训练,面貌大大改观,将本来是一群来自各地的乌合之众,逐渐训练成为抗日的骨干力量。
(三)注重实战教育:为了使学兵能从训练中达到实战教育,往往把学兵份成两组,有计划地进行实地演习。每次演习进行认真总结,基本上能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并能及时予以纠正。
由于陈维金能严格艰苦地练兵,因此在他手中出来的班、排长和士兵,在日后抗日的闽海战场上,大显军事技术,作战勇敢,力挫强敌日军。对此,当时上司李良荣也曾给其高度评价:“陈维金练的兵,平时演习好看,战时打仗能战”③。正因如此,陈维金在闽海战役中,英勇善战,大大挫败了日本侵略者的痴心梦想。
漈头顶、寨上关争夺战

1940年,正值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福建已处在“山雨欲来风满楼”,沿海形势十分紧张。为了适应形势的不断发展,李良荣及时报经国民政府军政部特许后,从学兵大队4个中队中选择优秀官兵,组建第一装备团,集中在邵武,加紧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装备团的组成是:团长萧兆庚(长汀人)、副团长郭志雄(惠安人),第一营营长陈维金、第二营营长庄子卿(惠安人)、第三营营长骆维藩(惠安人),连以下班、排长清一色是从学兵大队中训练毕业,经过挑选后充任的。
1941年,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巩固和扩大其在台湾海峡这一重要战略交通线两侧的“安全范围”,以此作为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战略部署的一部分,于是决定对我省进行侵略。4月19日,日本华南派遣军第48师团分六路从连江、长乐两地登陆。日军登陆后,立即向省城福州进犯。国民党福州守军第100军及其所辖第80师和75师,平时备战不力,面对日军进攻,不是一触即溃,就是不战而逃。所以日军很快占领连江、长乐、福清、闽侯等县,然后,日军向侧背大北岭直逼福州市。4月21日,福州第一次陷落。
面对国民党驻军的战斗力不强,日本侵略军气势汹汹,竟企图以少数部队深入腹地,直捣闽北战略要地南平。日军的疯狂入侵,激起李良荣于4月23日毅然电向福建省主席兼25集团军总司令陈仪请缨,愿率第十三补训处仅有的一个刚装备起来的补充团,开赴前线阻截敌人。这时陈仪正苦于无御敌之兵可调,接到李良荣电报后,如获至宝,经请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批准后,即按战斗序列派李担任第25集团军第1纵队司令,率第一装备团开赴前线,并负责指挥闽江左岸部队抗日。
5月中旬,第一装备团全体官兵在李良荣率领下,从南平誓师东进抗日,他分乘10余艘轮船沿闽江东下,在距白沙20里的大目埕登陆后,于福州与古田间的闽侯县大湖与日军遭遇。当时李良荣当机立断,迅速向大湖的蓝田乡推进,到达蓝田一个星期经过侦察后,又向江洋推进,李良荣将纵队司令部设在江洋。
当时敌强我弱,日军于4月中下旬分6路从福州一带势如破竹,顺利向南平方向疾驰,气焰十分嚣张。要对付这样强大的军国主义者,必须打一个有准备的仗。当我军与日军在大湖附近遭遇战时,担任第一纵队第一营营长的陈维金立即向李良荣建议,必须首先抢占海拨700米的漈头顶高地,继而从侧背抄袭退向福州的咽喉要道寨上关,以形成包围敌军的有利形势。
李良荣素知陈维金在民族危亡关头,能毅然投入抗日行列,大义凛然,而且又有丰富的军事指挥才能。他不仅积累了黄埔、日本士官学校学习的军事知识,而且又有八年以上的戎旅阅历。再加上他具有超人毅力和严明纪律,他在战斗中能几昼夜不睡而毫无倦意,且能执法如山,宽严得当,赏罚分明。因此,李良荣听了他的积极建议后,就认为这个艰巨的重担,非陈维金莫属了,于是立即命令陈率自己全营士兵抢占漈头顶。但敌人已在5月22日,从福州派出一个加强联队分两队进犯大湖,以便“向古田进扰,震憾闽北”④。当陈率尖兵连到达山顶时,日军乘尖兵连只有少数兵力到达峰顶,立足尚未稳妥,便集中全力,数度向峰顶轰击。战斗十分激烈,日军再以一个大队投入战斗,把漈头顶包围起来,并以四门山炮、六架飞机向漈头顶袭击,掩护步兵冲锋。这时,陈维金身先士卒,在抢占漈头顶后的争夺制高点的战斗中,号召尖兵连“只有前进拼杀,没有后退脱逃”⑤。“两军相遇勇者胜”。最后,日军只好放弃夺取漈头顶的计划,在夜色掩护下,绕道窜往大湖方向。
与此同时,李良荣派副团长郭志雄率一支经过挑选会讲福州话而又机灵的战士20多人,组成敢死队,抢占从江洋通往大湖必经之地的寨上村和寨上关。这是围歼大湖日军的一个重要据点,郭志雄果断地带领这支20多人的便衣敢死队,迅速抢占寨上村和寨上关(因郭志雄副团长在抢占寨上关时,随即向东面的敌哨所攻击,不幸中弹牺牲,为纪念郭志雄烈士,于是把寨上关改名为志雄关),这是为随后胜利地围歼大湖日军创造了另一个重要条件。
大湖之战是抗日战争中福建省最剧烈的一次战斗,这个战斗的胜利,当然是李良荣的指挥有方,十三补训处装备团将士的英勇善战,但陈维金的建议和率部勇猛冲杀,功绩昭然。到了1995年4月,福建电视台与闽侯县委以大湖战役为题材,合拍成四集电视剧《威镇闽海》问世。
大湖之战不久,李良荣调任第80师师长,并允许按李的治军方法,对该师进行彻底的改组。经过整顿后,该师面貌焕然一新,成为有战斗力的新军。该师辖三个团:第238团团长罗达时,副团长陈维金,还有239团、246团,驻守福州、连江等地。
大、小北岭的战斗

1944年9月28日,日军第23混成旅团从连江登陆,再度进犯福州。第23混成旅团是一支由各兵种混合组成的加强旅团,兵力远较我军的师还多,火力也强得多。
当时任80师师长李良荣在驻防福州时,就以240团守大北岭,239团守小北岭,238团沿马尾、鼓山至福州布防,形成拱卫福州的崎角之势。
当日军从连江向福州推进时,就立即遭到守卫大北岭240团的顽强抵抗。当时李良荣的作战方案是:“诱敌深入,相机歼灭来犯之敌,最后把福州给日军当成包袱背。”具体部署是:驻防连江的240团,利用山地复杂地形,有计划逐次抵抗,边抵抗边向福州收缩,把敌军主力引至福州北面;由238团故作全力守备福州姿态,待日军准备全力攻城时,放弃福州,把主力转移到小北岭与决战部队会合,诱敌进攻小北岭,然后在小北岭与敌决战。
李良荣治军十分严格,一闻敌人登陆,他就亲自赶到前线,对240团进行督促和鼓励。战斗初开始,该团三营营长作战不力,没有坚守到李指定的时间,就私自离开阵地。李立即派人逮捕该营长,就地正法。经此伸张军纪,震动甚大,以后240团在大北岭战斗十分英勇,由于全线受敌猛攻,一个营长阵亡,一个营长负伤,其他连、排、班长及士兵伤亡无数。凶残的日军把俘虏和平民集中起来枪杀,至今大北岭还不时发现他们的集体遗骸。⑥
日军占领福州后,即在福州外围的五凤山、洪山桥、甘蔗、思儿亭等地建立数十个据点,拱卫福州,作为长驻福州之计。李良荣也把80师主力置于大湖,在小北岭设“前哨指挥部”,调陈维金往前哨指挥官。下面是陈维金任前哨指挥官对抗日的表现:
陈维金对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了解,是比一般人更清楚一些。为了对付这群毫无人性的豺狼,陈维金别出心裁,采用国民党军队很少应用的战法,在连江大北岭、小北岭建立“便衣队”。这种便衣队不穿军装,只着普遍农民的衣服,带短枪。便衣队队员一部分来自当地的爱国青年,另一部分是当地散匪、游勇。这些人如放任,易被日军利用。陈晓以民族大义,使其成为战斗性强,日军难以对付的劲旅,骨干则是从部队挑选出来。如当时有一位排长叫郑金钩,就是从部队挑选去当排长的。郑是南安人,黄埔军校17期毕业生,后牺牲在连江县境内。
根据陈维金规定,这些便衣队队员,平时分散隐蔽在各个乡村,与当地保、甲长联系,搜集情报,破坏日军的通讯设施,活捉离队外出执行任务的日本兵。为了了解敌情,有的扮成小商贩,过路人……等等,侦察日军各个据点的兵力、火力、障碍物的布置情况。当时陈维金常对部下说:“要把驻福州的日本军队放在玻璃瓶里”,意思是要把驻福州日本兵活动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用军事术语叫做“知己知彼。”⑦
这些便衣队员,战时则集中使用,配合主力部队战斗。这种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为抗日作出贡献,而且又军民联合共同抵抗外国侵略者,在当时起了很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袭击敌据点,骚扰日驻军:当时五凤山是日军在福州外围的最大据点,驻有日军一个加强小队,主阵地设在山的最高峰,沿山布有地雷区、铁丝网、堑壕……等障碍物,易守难攻。夜袭前几天,便衣队会同当地保长,特地携带猪、牛肉,鸡、鸭、酒等东西,去“慰问”驻守此地的日军,进行实地侦察。当晚陈维金从主力部队抽调一个加强连兵力,配合便衣队夜袭。战斗一打响,便衣队就切断五凤山敌人与福州市内日军指挥部的电话线,使敌军无法联系。战斗从当天夜间开始至拂晓结束,歼灭该据点日军数十人后,主动撤离。⑧
与此同时,陈维金又先后袭击甘蔗、思儿亭、洪山桥等十多个据点。采用夜袭、围据点打增援,主攻一个据点,佯攻另一据点,以牵制日军等战术手段,使驻福州的日本侵略者,惶惶不可终日,侵略军从此再不敢单兵外出。
陈维金不仅袭击福州外围据点,甚至福州市内也发生袭击日军的短暂战斗。这种时时在各地发生的袭击,使日军驻在福州如处在炉火之上,终日不得安宁,迫使日军不得不从福州撤退。当然日军撤出福州还有其他因素,但陈维金的主动袭击,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实际上陈任前哨指挥官非常重视这个工作,每次出击都亲自部署,指挥战斗。常常是在袭击日军据点时,陈维金就在据点附近督战,指挥官亲临前线,大大鼓舞了士气,使官兵人人思奋,人人乐为效劳。
(二)抓“活舌头”:在敌人第二次侵占福州期间,日军受武士道思想的影响,我军从未抓到日军的“活舌头”,这激怒了陈维金,他宣布从当时起,如不能抓到一个活日军,他决定留全发(即留下头发、胡子)。近一年过去了,虽用奖赏仍旧毫无办法。幸好有一次,发现三个日本通讯兵正在电线杆上修理电话线,我便衣队一发现,马上包围起来。两个因反抗,当场被打死,一个被活捉押到指挥部。到了第二天,陈维金才理了发,从这可见陈维金抗日的决心。
(三)巧送“迫击炮”:第二次日军进攻福州时,由于集中在小北岭,238团留在福州一个班,根本无法顶住日军的进攻。在这千钧一发之时,班长急中生智,,不能把武器留给敌人,于是把仅有一门无法带走的迫击炮投入大池中。事后当该班士兵反映真相后,陈维金马上与便衣队一合计,必须迅速发挥这门炮的作用。于是便衣队利用夜深人静日军疏于防范时,稍稍捞起来,立即装在空棺木里,由便衣队员雇了一些妓女化装一下,男女披麻带孝以出殡形式,把这门迫击炮完整无缺送到该班士兵手中。从这可见,陈维金的机智和所组织便衣队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驻福州日军与我前哨指挥部经过较长期的较量,逐渐领教了这个指挥部的利害,也了解到指挥官陈维金的不同凡响。经过多方搜索,日本便利用陈是士官学校毕业生,驻福州最高指挥官长岭喜一便特地派军官到小北岭会见陈维金,联络、策动陈维金放弃抗日,停止战斗,遭到陈维金坚决拒绝。⑨从这可见,陈维金在维护中华民族尊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的。
闽东追击战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已近尾声,日军在太平洋各地受挫,节节后撤。作为前哨指挥官的陈维金事先得到情报,日军将由福州沿连江、罗源、宁德、霞浦等县向浙江方向撤退,于是立即向李良荣呈报。这就是闽海第三次战役,又称为闽东追击战。
5月间,李良荣根据敌情,对追击战的兵力部署是:调陈维金任239团团长(原团长萧兆庚时已调往江西铝山莲荷东南干训分团任教官),组成加强团(配以师属炮兵、工兵、通讯兵等兵种)为主力;同时调238团作为预备队,归陈维金指挥,从福州出发,当夜进抵连江县东,与撤退正在行进中的日军前卫部队相遇。这时日军前卫部队抢占道路一线高地,掩护其主力部队继续前撤。在这紧要关头,陈维金当机立断,立即指挥该团三营牵制日军前卫部队,自己亲自率该团一、二营抄近路猛追日军主力部队,于连江县与罗源县交界处与日军主力激战。日军主力如丧家之犬,不敢恋战,派一部分兵力掩护主力向宁德方向速逃。这次战斗缴获日军辎重包括枪枝、弹药、骡、马等军用品无数,还解救被强抓去作挑夫的同胞数百名。在打扫战场上可以看出,骄横凶残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这时丢盔弃甲,尸横遍地,幸存者争相逃命,连处理尸体都无暇顾及,充分暴露其狼狈相。⑩
这一追击战,一直追到霞浦县境的白马河附近。这里河宽水深,是日军退却的天然障碍,也是日军生死悠关之地。日军先抢夺渡口,继而抢占保护渡口几个高地,掩护其主力渡河。我军追击部队也陆续赶到,因此敌我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日军死伤惨重,残余日军由当时驻浙江日军的增援、接应强渡白马河,向浙江方向紧逃,闽东之战才告结束。
综上可见,陈维金虽在青年时期走错了路,做了一些错事,但在大敌当前、困难关头之时,毅然站在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立场上,坚决抗击日本侵略者。顾大局、识大体的行动,是他一生的主流。
陈维金在闽海三次战役中,在李良荣正确有方的指挥下,能以严格治军为方针,以机动灵活战术为手段,沉重打击凶残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军,他做出了较出色的贡献。


注:
①陈维金:抗战胜利后,担任过350师师长,后李良荣任22兵团司令,陈任1048团上校团长。1949年7月随李良荣辗转到台湾。三通后,陈多次返回祖国各地,还捐献家乡新汤小学教育基金台币20万元。
②③⑤⑦⑧⑨⑩翁腾敏先生提供的素材。翁腾敏:闽海抗日时,始终跟随陈维金,先后担任排长、1048团警卫等,是陈维金得力军官;现任厦门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
④《国民政府军政部战史会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⑥尤汉辉:黄埔军校17期,参加闽海战役,该素材系他所提供。
本文承翁腾敏、陈永绵、刘瑞美、陈钗水、陈源生等大力支持,提供不少素材,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