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三

七律.莫題

黃昏葉落裂風聲
夏日蟬鳴欲斷城
仰望小康工讀拼
觀音大仕搏前程
無聊吟得驚人句
認命還需浪世名
努力承擔誠是罪
刀風箭雨蓋頭迎

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

同安林氏源流


同安林氏源流
林耀其 林穆生 整理编写
本稿参考《同安文史资料》、《同安县志》、《中华林氏通谱(漳州分卷)》、《海内外林姓源流》,以及安溪和同安部分林氏族谱而整理编写。由于历史原因,部分族谱史迹源流未明或记载有异,悬而未证,加上笔者整理编写水平有限,本稿谨作为推进同安西河文化研究而抛砖引玉,敬请宗亲鉴别取舍,协助查寻资料,容待日后重修补正。
长林得姓
比干为林氏太始祖,系黄帝三十二世孙,殷商纣王之叔父,帝乙庶弟也。有贤德,佐纣为孤卿。见纣无道,微子去,箕子囚,累谏不听,国势危殆,乃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即谏而不从且死,忠之也”。乃奉面而进,谏不去者三日。纣问何以自持,比干曰:“善行仁义,所自以持也”。纣怒曰:“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遂杀比干,刳视其心,令 曰:“宗小师说妖言惑众,故诛云”。又剖比干次妃胎而视之。时正妃夫人陈氏有孕三月,恐祸及之,即与侍婢四人奔于牧野,避纣之难,逃于长林石室中,而生子名泉,字长恩。至周武王伐纣,时泉方三岁,由其母抱见武王,武王以其居长林而生,遂因林而命氏,赐为林氏,命名曰坚;以其殷汤之后、先王之胄,且能远害避纣之难,以不绝其世。其智足以任政,遂拜坚为大夫,食邑博陵, 受封爵焉。

林坚为林氏之始祖,即长林一世祖。林坚诞生于牧野,受封于清河(河北清河县)、博陵(河北蠡县),二郡地处古黄河之西(古冀州),又称西河,为林氏受封发祥地,故林氏郡号为西河(总灯号),祠堂称“西河堂”。
林姓源出黄帝,司徒派下,成汤帝胄,亘古第一忠臣比干苗裔,长林得姓,始祖林坚。历周、秦、汉、三国至西晋,长林四十五世林礼由济南徙居下邳。礼生颖(长林四十六世),官黄门侍郎。颖生二子:长子懋,任下邳太守;次子禄,为闽林始祖。

晋代开闽
林禄,字世荫,长林四十七世,为闽林始祖。生于晋太康十年(公元289年),晋惠帝时任安东琅琊王府参事。怀帝永嘉初,随琅琊王司马睿南渡镇建邺(后改建康,今南京)。永嘉五年(公元311年)立下战功,迁招远将军,散骑常侍。时五胡乱华,西晋愍、怀二帝相继被俘,林禄匡扶司马睿即位建康,建立东晋,以功出任合浦太守。明帝泰宁三年{公元325年},禄公奉敕守晋安郡,举家迁居晋安(今福州)。成帝咸和二年,苏峻、祖约叛乱,禄奉命讨伐,建立功勋。穆帝永和十年{公元354年}卒于官,封晋安郡王,墓葬温陵九龙岗(惠安涂岭)。为闽林开基祖陵。

自林禄开闽至玉童、玉珍,历八世。经晋、宋、齐、梁四个朝代,英才辈出,累世佐王室,晋爵封侯,有“一王二侯九将军”之誉。一王即林禄为晋安郡王。二侯即林景(林禄长子,闽林二世)于东晋成帝咸和五年因平南有功授镇威将军,封桂阳郡(今湖南郴州)南平侯;林缓(景之长子、闽林三世)于穆帝永和三年授远略将军,封桂阳郡开国侯。九将军即威武将军林暹(禄之次子,闽林二世)、散骑将军林祥(景之次子,闽林三世)、雄战将军林靖之(闽林五世)、定平将军林伟之(闽林六世)、右殿将军林安仁(闽林七世)、安远将军林玉童(闽林八世)、征北将军林玉器(闽林八世)、西平将军林玉象(闽林八世)。
闽林十世林茂,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任右相。由晋安移居莆田尊贤里北螺村,开发莆阳。其子孝宝,隋开皇六年任河南县令,后迁泉州刺史。孝宝之三子文济,开皇十八年任洛州刺史,后迁侍御史。文济之四子国都,唐高宗上元年间任建安郡常侍参军。国都之三子玄泰,唐中宗景龙二年授上骑都尉,后任瀛洲刺史。玄泰之长子万宠(闽林十五世),唐玄宗开元八年明经及第,天宝七年授永州别驾,后迁高平太守。
闽林十五世万宠公,生三子:长子韬(阙下祖)、次子披(九牧祖)、三子昌(雾峰祖),播发南疆。  1、林韬(闽林十六世),字茂复,披之兄。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授谏议大夫,迁礼部侍郎。生子尊,尊生欑(闽林十八世),唐贞元间任福唐县尉,事母至孝,德宗降诏褒誉,敇立双阙以旌表门闾,世称“阙下林家”。 生三子:延鲁、延吉、延宾。林延鲁生林彝谏。林彝谏生五子:惟恭、惟正、惟肃、惟干、惟宁。林惟正生林智吉。林智吉生林渥。林渥生七子:林放、林僖、林侗、林召、、林尔、林伋。林渥之五子侁之孙景煦字一郎(闽林二十七世),于唐末由永春大杉林保移居安溪依仁里西头。一郎次子珊,于后唐明宗天成四年(公元929年)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上柱国。越年有战功,封金紫光禄大夫,太子太傅、上柱国。诰赠其父为“金紫光禄大夫”。后裔孙以金紫光禄大夫为灯号,亦简称金紫。一郎为金紫原始祖。金紫七世仲麟(闽林三十三世),仕南宋,为太学生,忠谏大夫。仲麟生五子,曰敬宗、度宗、庆宗、美宗、安宗,分居安溪、长泰、同安、晋江等地,世称仲麟开五宗。
林渥之七子林,于宋初进士及第,知晋尉,由莆田迁来泉南。生三子:林杞、林朴、林植。其子,任宋光禄寺卿,后出任知州,官至四品正堂。林杞为林攒八世孙,生九子:景渊、景祜、景默、景辉、景大、景元、景贞、景亨、景瑞。其子九人,皆进士,俱为知州,世称“后九牧”(闽林二十六世)。闽林有前后两代九牧问世,为历史所罕见,故世有楹联赞曰:“唐代兄弟九刺史,宋朝父子十知州”。
后九牧老大景渊之孙发旺,由汱口肇基大田梓溪(大田梓溪林氏始祖)。林发旺之孙林伍,生二子:长戴爱,次戴惠。林戴惠生七子:长珍谋,次振梓,三朝阳,四肇福,五泽溪,六常春,七兴源。林戴惠第六子林常春(闽林三十二世),于宋理宗淳祜十年(1250年)由梓溪迁居安溪柏业(俗称白叶),被尊为柏叶林氏始祖。其灯号银紫(分堂号),昭穆为:“汝有子希孟,孚伯廷德懿。正惟赓长恋,孙君臣嘉会。淑彦敬时修,华犹晋上宾。传经正启贤,亮采世光昌”。其后裔传于安溪、长泰及同安等地。

2、林披,字茂彦,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明经及第,初为将乐令,迁潭州刺史,后授太子詹事,赐紫金鱼袋,上柱国。自北螺村迁居澄诸,建“灵岩精庐”。披生九子,即苇、藻、著、荐、晔、蕴、蒙、迈、蔇。九子均在精庐攻读,先后登科,同为刺史,号称九牧(闽林十七世)。世称“九牧林家”,其裔孙遂以九牧为灯号(分堂号)。
九牧林蕴派下至唐末都巡检惟懿(名愿)第六女林默娘(闽林二十三世),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廿三日生于湄洲,自幼聪颖,及长,驱邪救世,护国庇民。宋太宗雍煦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日白日飞升,历代尊为航海保护神,宋微宗诏赐“顺济”庙额,宋高宗册封为“崇福夫人”,明成祖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敇封为“护国庇民灵应弘仁普济天妃”,清康熙廿三年(公元1688年)敇封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后”。神号“天上圣母”,俗称“妈祖”。莆田湄洲为妈祖圣地,古来军旅船舰、贸易商舶、渔舟码头所在皆奉祀妈祖,其宫庙遍及海内外,闽台尤多。
宋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金紫光禄大夫侍御史林悦,乞归故里,祭扫祖坟。仁宗调阅林氏宗谱之后,于谱首御书“忠孝”两字,钤以御宝,并赐诗二章,其一:
长林派出下邳先,移入闽邦远更绵。
忠孝有声天地老,古今无数子孙贤。
故家乔木蟠根大,深谷倚兰奕叶鲜。
上下相承同记载,百千年后万斯年。
宋仁宗还褒赞林家望族“三仁而下尊王公,一代更比一代隆”。随后,九牧之苇、藻二派系,先后传入同安,为银同九牧林。
宋拓同安
同安林氏皆晋安郡王林禄裔孙。林氏自晋代开闽,由温陵而莆阳、而泉南,而遍及闽南直至广东、台湾等地,根深源远,枝繁叶茂。主要源流有九牧、阙下两大世系。九牧由晋江而入同安,多居东界。阙下由安溪而入同安,多居西界。目前,在同安成族聚居的有33个自然村。据初步统计,同安林氏约有30000人,居全区姓氏第二位。同安林氏人文昌炽,计有进士16名(宋3、明10、清3),举人63名(明26、清22、明武举人5、清武举人10)。著名历史名人有明理学名宦林希元;世称“文学祖”、施琅之师的林霍;郑成功参军、开垦台湾斗六门(居民名其地为林圯埔)的林圯;湖广道监察御史,转巡按南京应天府监察御史,一生公正廉明,刚正不阿的林一柱。近代有建造莲花罗汉山,并被台媒称为“大陆著名书法家”的林志良。从现有资料分析,同安林氏主要有五大派:阙下林家金紫派、九牧林家诸派、柏叶派、六林派和从海澄迁入的支派。
一、阀下林家金紫派
聚居于同安潘涂等一带的金紫林,因珊公被封为金紫光禄大夫而称名。其世系:
禄(闽林始祖)—景—缓—格—靖之—遂之—遁民—玉珍—元次—茂(闽林十世)—孝宝—文济—国都—玄泰—万宠(闽林十五世)—韬(闽林十六世阙下祖)—尊—欑—延鲁—彝谏—惟正—知吉——侁(阙下) —侁之孙景煦字一郎(金紫祖)—金紫二世珊—六郎—十九郎—四子深章—玉翁—金紫七世仲麟—仲麟第四子美宗(享泥林家始祖)。
唐末,林禄二十六世孙,由莆田移居永春桃源,生子景煦字一郎(闽林二十七世)。林一郎之次子珊(闽林二十八世),号二郎。唐光化元年(公元898年),林珊偕父一郎由永春大杉林移居小溪场西头井兜(今安溪官桥镇莲兜美村)。珊公仕后唐,明宗天成四年(公元929年)六月恩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监察御史。长兴元年(公元930年)正月,以武功加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兼太子太傅、上柱国。称金紫二世。以子贵,诰赠其父“金紫光禄大夫”,族人尊为金紫一世祖。珊公生三子:长子五郎,居石壁,其后裔居江西紫溪;次子六郎,守祖居地西头,传子十九郎;三子七郎,居林埔,派分江西铅山。
十九郎(金紫四世)传七子:长子居上房;次子居下房,后裔分居西坪景社;三子居庵边;四子深章,传四子:长子玉翁,其余三子衍派不详;五子居凤坂榕树兜;六子居酒运后塘,分派后厝中巷;七子为僧。
玉翁(金紫六世)生二子:长仲麟;次仲虎。仲虎于南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中武榜眼,仕居宁德。
仲麟(金紫七世)字景仲,正学明经太学生,官忠谏大夫。南宋宁宗庆元元年,与杨宏中等六人,以疏论罢赵汝愚事,伏阙忠谏,顿遭权臣韩诧胄送五百里外编管,世称“庆元六君子”。冤案平后溢赠“忠义”,列乡贤专祠特祀。仲麟传五子,开五宗,世称“仲麟开五宗”
金紫八世,开列五宗:
(一)潘涂林氏美宗(金紫八世,闽林三十四世),仲麟之四子,于宋理宗年间从安溪莲兜尾入居同安县亨泥,亦称紫泥,美宗为享泥林家始祖。妻陈氏生四子:长真虎,居祖地,今潘涂村,传子愚稳、诚斋、希贤,开发亨泥桥头林。其派下衍播于尾厝、坑内、湖井,马巷的田边、西炉,汀溪的造水三甲,厦门禾山的前村前埔,杏林的内林村以及台湾、南洋。次真应,分居于磁灶山头,传三子:长名外长,居下山头。次名外生,居顶山头。三名添续,居竹仔林村,其派下播居于新店的山头村、台湾的台中县瑞井村。三伯晋,分居于浦头村,传五子,分立五房,其派下分居于厝仔前,又五房分居于灌口下打铁埕,二房有分居于土楼前、石浔及厦门高崎。四元成,分居于窑头,任都管官,生五子:长名发成,居凤头祖地;次名定,分住山尾厝;三名祖发,分住中央厝;四名佛保,分住于柿树脚,即今新厝顶村;五名马乙,出仕广东,其母随往,无归。其派下尾、丹兄弟(金紫十三世)分居莲花的内田村,又漳州东门外狱后葱园,又有分居惠安涂岭,衍播浙江洞头县小长坑村。
美宗长子真虎,生于宋末,娶陈氏,袭居享泥,生子二,曰诚斋、牛稳,宗祖地而开发享泥桥头林。历代子孙繁衍茂盛,现潘涂本村人口9000多人,为全区人口最多之村。真虎派下十四世林湍,字奇东,号溁川,诰封南京礼部祠祭司郎中。溁川长子一材,字以成,号玉吾,于明隆庆辛未科二甲进士,官至广西、山西、云南三省参政。三子一桢,字以柱,万历元年(1573年)中广东武解元。一材长子炳,字用晦,官至杭州督抚。次子炜,贡生。四子炌,万历乙卯科经魁。一材孙膺杨(金紫十七世)字敦白,天启七年登科武举人,授七省经略中军。一材另两个孙之采、之垓,均于隆武丙戍(1646年)联登武进士,之采、之垓弟之圻,登武举人,封武进士。世称兄弟同登三进士。由于一材祖孙三代,文武双贵,名显郡望,遂成同邑望族。十三世瑄(字存器),彬(字存成),于明代初期间到厦岛禾山,肇基前村、前埔,二村毗连。十三世果斋,讳纪,字宗理,号果毅,生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于弘治年间移居马巷田边村(原有龙田派林氏居住),世称田边祖。娶叶、赵二氏,生三子奇氵养、、奇盈、奇愈,后世子孙日益发展。至清初又分支住西炉村(后潘涂后庄角亦有分住西炉),沿用金紫灯号,自订昭穆为:应运兴进起,盛时家勉力。十五世,有以珣、以珍、以璨兄弟三人,以珣移居坑内,以珍、以璨移居后坂(今凤南农场),子孙繁衍,各自成族,灯号、昭穆均依金紫。十五世惟逊之裔孙有一支派,先移住坑内,清雍正年间又移住造水,沿用金紫灯号和昭穆。一桢派下廿三世国律,于清中叶分住于湖井(白沙仑农场)与原住林姓合族。现行至家字辈。
城里铜鱼馆西江林。是潘涂二房八世直养派下,巷仔内角西江派朝揆之后。其分堂号为西江,昭穆自订为口口夷育甫,万世永昌荣,现行至昌字辈。西江林家,世代书香,名人辈出。清以来有林腾骧,道光癸卯(1843年)补博士弟子员。因办团练以护城有功,补廪食饩。辛巳(1881年),以岁贡选用儒学。著有《渭树江云之斋诗集》。林材,光绪十一年(1885年)举人,官澎湖镇守。林玉堂,字六琴,号琼楼(腾骧子),宣统辛亥(1911年)恩贡。民国15年与县长林学增倡议重修林公祠,并撰《重修林次崖公祠记》(县志卷十)。著有《处世自警》等书。其长子筱琴,字高飞,远渡重洋,历任三宝垅《真理周报》、泗水《大公商报》主编。次子幼琴,字齐飞,一生从事报业,先后出任槟榔屿《光华日报》和吉隆坡《益群日报》总编辑,竭力支持孙中山革命。孙中山曾亲笔题褒“文章报国”。著有《鹡鸰集》等。幼琴长子石梧,居台湾,任台铁路局专员。
林文盛(1903-1991),印尼“泗水中华侨团联合会”副主席,爱国侨领。1955年4月万隆会议期间,率东爪哇各市县侨团代表赴首都雅加达欢迎以周恩来总理为团长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出色完成为中国代表团接待服务和保护任务。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印尼华侨组团回国观光,林文盛被指定为团秘书,在北京中南海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刘少奇、彭真同志等访问泗水市时,林文盛等侨领组织参加了接待和保卫工作。1966年4月,林文盛回国在北京定居。他是1981年、1987年北京市海淀区政协第一、二届委员会副主席。

1956年10月4日,毛主席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与华侨回国观光团合影。前排左起第十位是毛主席,右起第六位是林文盛。
美宗次子真应,娶陈氏,于宋末元初分居于磁灶山头(今下山头)。该村原有郭、刘、蔡等姓聚居。凤山翅尾至走马山一带,建有多条磁窑,故名磁灶。真应择居于凤山之首,称山头,又以磁灶山头别于他处山头。真应生三子:长外生,居祖地;次外长,移居北边山头,今顶山头;三添续,移居竹仔林。末有一族人栖居于翔凤里麝圃山麓,亦称山头(今翔安新店垵山社区山头村)。其中有林大卿者,在逃寇乱之中,拾得一男儿为嗣,原名乞奴,后称屯叟。屯叟三世孙林希元,字茂贞,号次崖(1481-1565年),幼名峦,明正德十二年登进士。初授南京大理寺评事,累迁寺正、寺丞,再擢广东按察司佥事分巡海北兼管珠池兵备道。后为征安南叛逆莫登庸,疏忤当道与权臣,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被罢官,退居林下,专研理学,为著名理学家,立有“理学名宦”木枋,专祠特祀。著有《易经存疑》、《四书存疑》、《太极图解》、《读史疑断》及《林次崖先生文集》等书。希元长子有松,贡生,初为父明辨而受挫,后为光禄寺署丞。屯叟六世孙万春,字君岐,号巽阳,明万历十四年登武进士,初授厦门中左所镇抚,升铜山营协总,时中官欲索千金无以应,到任三月后失官。世称文武双进士,其节气义烈,祖孙同一秉性。麝圃山头有分一支派居于浦园。又远播台湾彰化王功等地。下山头自立灯号为理学名宦,昭穆仍依金紫字芸。唯麝圃山头自立昭穆荣欢成总,笃志兴昌,现行到昌字辈。

美宗三子伯晋,与其二兄同期分居到东临浦水之滨,龙岗之首,地名浦头。娶陈氏,生五子,分有归里、土楼、尾厝、祖厝边等角落。五房往外发展于灌口下铁屎崎(今集美区铁山)。灯号、昭穆均依金紫世系,现行至世字辈。二房九世林吉,于前清时移居奇江亭南侧,名土楼前,另一支移居于顶山头东侧,名厝仔前,各成一小村族。此外尚有分居于八卦、石浔及厦门高崎、禾山等地。
美宗四子元成,娶潘氏,与兄弟同期分居于窑头(今瑶头)风山头。生五子,长子发成,居风山头祖地(今后田),乃后田林氏始祖,灯号为金紫,昭穆与潘涂相同,现行到世字辈。其派下又分居蔡林村、后詹村;次子定,分住山尾厝;三子发,分住中央厝;四子佛保,分住柿树脚(今新厝顶);五子马乙,出仕广东,其母随往,无归。灯号、昭穆均依金紫世系,现行至世字辈。二世佛保、献地与瑶头他姓共建大元殿,供奉玄天上帝。殿后盖一祠宇迁佛保公像于该祠祀焉。五世林挺,名雷荫,字乔英,系明永乐六年(1408年)举人,官至户部郎中,封谏议大夫,正统二年(1437年)致仕。后其裔孙相继移居柿树脚而成大族,取名新厝顶,地名浦山,其祖祠楹联:“元秀裔缄庆宗功首拓瑶江,成巨族维扬祖德永昌浦山”。今有人口640人。其后五世尾,丹移居内田(莲花镇),七世移居惠安涂岭。十世瑞金分居浙江洞头县小长坑村,十三世移居漳州东门外狱后葱园。
美宗派下内田林氏内田又名柘内莲田,其中一支派系美宗派下。又蓝田谱载:孟洪公,字秉坤,于元至正二年(1343年)由林墩徒居安溪三洋林柄,至六世永顺,移居安溪蓝田进德,肇基前都祖祠,为蓝田始祖。蓝田九世生尾,于明宣德二年(1427年)由蓝田分支同安归得里柘内莲田,生尾为莲田始祖。另据窑山族谱载:元成派下五世尾及丹二兄弟肇基内田灯号金紫,昭穆按金紫序列,字芸至家字辈。
(二)金紫乙亩林家。此外,同安新民镇的乙亩村,其开基祖于清中叶由安溪移来居住。阅世至今开发成一族村,其灯号西河,昭穆文章资国本,忠孝振家声。现行至家字辈。原有一幅金紫祖像,于“文革”期间被烧毁。
(三)敬宗,仲麟长子,分居于涂塘,传七子:长仕泰,分居虎邱、湖束有六千多人。次仕由,居涂塘祖地,现上苑村,有三百多人。第三仕政,出仕于江西,其派下播于铅山县紫溪乡,人口三千多。第四仕灼,分居长泰县林墩,后改名元灼,传七子:其长子尚孙,明初分居安溪卢田乡,今卢田、后格、金竹坑、西坪、庵尾、大片尾等约七千多人。次子孟浩,分居蓬莱美塘,衍派于蓬莱的祭内、新美、玉井及金谷乡丽山村,约有六千多人。三子孟洋,守祖于林墩上林,今林溪村,有两千余人。四子孟洪,分居安溪三洋林柄,其派下衍于长坑、兰田、前都,有三百多人。其十世孙生二、生尾(金紫十九世)分居同安莲花的内田村,与原美宗派下合族。第五仕玉,分居于蓬莱的福山,有二千多人。第六仕达,分居安溪虎丘乡的罗岩上坡洋。第七仕育,分居华安县仙都。
(四)度宗,号泗乙,仲麟次子,分居仁宅,传子仕润(金紫九世)。仕润传五子:长杰孙,居县坊。次俊孙,分居福州侯公。三伟孙,世居仁宅、铁峰山,约二千人人。四公孙,分居西坪赤石,约七百人。五侯孙,分居长泰县林墩下林,今石惯、侨美、朝阳村,约七千人。其派下播居浙江温州、江西铅山紫溪以及港台南洋等地。
(五)庆宗,仲麟之三子,世居莲美。传四子:长仕良,传本支。次仕齐,分居罗岩产村,至六世复公,分居埔美,遂成望族。三仕晋,分居溪益、光孝、衍派永春、南安。四仕美,分居长泰县枋洋。仕良子建基,分居江西梓溪坑口。次子隆基,居祖地莲兜美。隆基传四子:长子兴祖,居山前。次子衍业。三子兴宗,居下间,衍派台湾。四子兴奴,传子耿哲。耿哲传渔阳。渔阳创建莲美宗祠,传五子:长湖山,分居厅头,派下播于浙二温州及台湾。次毅斋,分居束严山麓。三逸斋,居庵仔后,派下分居浙江、台湾。四确斋,分居于兴化莆田。五俨斋,二孝五房。派下播及台湾、南洋。
(六)安宗,仲麟之五子,分居于晋江下吴。
二、柏业(又名白叶)派三支:
同安柏叶林氏皆阙下祖林韬裔孙。林韬八世孙林渥第五子林侁裔孙肇基同安潘涂;林渥第七子林伋的长子林杞(后九牧)裔孙林常春为柏叶林氏始祖。柏叶林氏世系:
禄(闽林始祖)—景—缓—格—靖之—遂之—遁民—玉珍—元次—茂(闽林十世)—孝宝—文济—国都—玄泰—万宠(闽林十五世)—韬(阙下祖)—尊—欑—延鲁—彝谏—惟正—知吉——伋—杞(宋九牧)—景渊—七世孙林发旺—发旺之孙林伍—戴惠—林常春(柏叶)灯号银紫。
官浔林。柏叶始祖林乾字汝初,号常春,宋理宗淳佑十年 (1 25 O年),常春始祖爰及祖母颜氏自德化梓溪(今大田县)迁居清溪(今安溪县)柏叶。柏叶林氏始祖林常春生三子:有统、有绪、有纲。有纲(柏叶林氏二世)生二子:长子器,次子鸣。子鸣(柏叶林氏三世)生希周、希帛。希帛(柏叶林氏四世)生世达、思齐。思齐(柏叶林氏五世)生妈惠、文养。妈惠(柏叶林氏六世)生二子:朴翁、裕翁。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复春(柏叶林氏七世),字伯祥,号朴翁,移居安溪官桥赤岭村,为赤岭林氏驷岭大宗始祖。生五子,开五房,孙枝繁衍,至明初期,英逊(字师生)自赤岭肇基于同安官浔,为官浔派始祖。其灯号为银紫,昭穆则以师字起自立为:师正宗,德体国,大有宜,益子千孙,以兴世泽,水茂怡合,绍书来喜,保定安宁。现行至二十二世绍字辈。师生娶成氏,生二子,长房正广,居西官浔;二房正二,居东官浔。正广传三子,曰宗成、宗元、宗泰,分住铺上角、后巷角、三柱(含卦窗、楼仔、过沟)等角落。正二传五子,曰宗长、宗和、宗熊、宗嘉、宗常,分住下长、二房二(含深泉、后角林、土内)及顶下棋盘等角落。至明代中叶,长房三柱卦窗一支移居橄榄树,铺上柱分居草塘。二房后角林分支移居前埔村(均属新民镇)。官浔十世林益邦官台湾镇总,其后裔移居台湾。明末,橄榄树十一世林霍,字子,号沧湄,生于明万历年间,南明定武间进士施琅之师。年轻时,勤读诗书,学识渊博,能文善诗,与金门卢若腾,后裔纪许国等名士交游甚笃。著有《续闽书》、《沧湄文集》、《鹇亭诗草》、《双声谱》1卷、《荷楼诗选》、《沧湄诗话》、《乐韵》1卷、《沧湄诗集》、《银城怀古赋》等书,《同安县志》卷三十二录其《银城怀古赋》,世称文学祖。施教晋江时,与施琅师徒情深,故橄榄树林氏家庙供奉“文学祖”林霍与靖海侯施琅神像及“文学第一”匾。林霍的后裔林生辉之子世仪,于清嘉庆年间渡台,居台南市,书香传世,蕃衍成族。其闽台裔众每年十月初二为其举行隆重祀典,沿俗至今。

溪边林。柏叶林氏始祖林常春次子有绪(柏业二世),绪之子致政,字子行(柏业三世肇基安溪大坪,为大坪始祖。至八世楷,移居山前村。又传四世,至联世,其长子侯檗,字贤培柏业十五世,自山前移居同安在坊里溪边保后溪甲。檗娶陈氏生二子,长育,次伟。育,字子英生振、士杰、士修。士杰讳辉官(柏叶十七世)配社坛陈氏生三子,长鸾、次齐鸣、三甘良。
士杰长子鸾印朝阳,配柯氏讳仍官,生三子,长联登其世系往新加坡和印尼、次益光、三宽柔。益光字嘉谦,配吴氏名情官,生三子,如熊、如罴、如遣。如遣字瑞会,配东洋上厝仔陈氏讳惕官,生三子,润、耀、来。润往马来西亚;耀字淑显(大坪十九世)配北门外陈厚公女名染花,生二子,长钦彦(早逝),次勲彦;来字淑归,生二子,邦彦、友彦。勲彦配太守坊萧氏玉串,生子二,长敬希、字志扬,次敬敏。勲彦移居香港,从事眼镜业。志扬娶福清林氏名琴,生二子,长玮琛往新加坡,次玮舜。敏娶晋江庄氏名青青生子二,长子铭、次子杰。友彦配上田陈氏名彩霞,生子树樟,树樟娶王氏名招治,现居城关北镇宫边。
士杰三子甘良字德盛生四子,教老、庚老、感老、锭老。教老生二子,长流水、次化。化字胜会娶吕氏生二子,长太山、次太岱。太岱字淑宗(大坪十九世)娶叶氏讳治官,生子信。信娶张氏燕官,现传至金章(大坪二十二世)居城关溪边。锭老传至利(大坪十九世)生二子,长殿、次渺。殿生德往印尼;渺(治钳继嗣子)生二子,长敬成(大坪二十一世)、次敬国。敬成娶陈氏生一子,强,居城关溪边后溪路。
溪边林其灯号西河,昭穆沿用柏业:“汝有子希孟,孚伯廷德瞻。允吾知鼎侯,孙君臣嘉会。淑彦敬时修,华犹晋上宾。文章钦尔材,亮采赓世昌”。现行到“时”字辈。
堤内林。祖先系柏业三世子器。林四十(柏业五世),又名禄而,字天祥,号安寿,于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由福清到安溪县光德里澳江屯田。其四世孙林文辉明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带长子每法、次子每福肇基安溪茂林(今桂窑、桂林)。此后,其后裔林天春(子华第四子),于嘉靖年间由桂窑屈尺移居堤内。昭穆沿用桂林“禄金生分每,子天有润仕,同登理道家,孝友传宗本,文章耀国华”。现行至“章”字辈,为廿二世,其十三世理信往澎湖,十七世友鹅往南洋。安寿后裔林骞(字为臣) 于清乾隆年间,自安溪桂窑来到麝圃山头(山头窑林),与原住之林氏(希元族裔)宗亲族居。骞生英才(字加育),加育生踪、礼、着,踪随陈化成从武,卒后赠武翼将军。
三、九牧林家
闽林十六世披公,字茂彦,唐天宝十一年(七五二)明经及第,初授将乐令,迁潭州、康州刺史,贬临汀郡曹掾,改临汀令,有德政揍授太子詹事,赐紫金鱼袋、上柱国。生九子苇、藻、著、荐、晔、蕴、蒙、迈、蔇皆刺史称九牧林家(闽林十七世)。其裔孙遂以九牧为灯号(分堂号)。九牧长房林苇、二房林藻等均派衍同安。
禄—景—缓—格—靖之—遂之—遁民—玉珍—元次—茂—孝宝—文济—国都—玄泰—万宠—林披(九牧)—苇
—林披(九牧)—藻
九牧二房林藻世系:
东市派。同安东市林氏属闽林始祖晋安郡王林禄的派裔。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九牧二房林藻之孙林翘(闽林十九世)明经及第,为晋江县令,开基锦马(马坪)。翘生知。知生搏、握。搏生文英、文迈。文迈生传、仪、伋。伋公之次子怿(闽林二十四世)任同安掾吏,居东市(址在原城隍庙西侧),为东市林家始祖。灯号西河,昭穆不详。明嘉靖年间,倭寇攻城,东市林氏择居走马人村(今新民镇)及马巷店头庄。其灯号沿用西河,昭穆为元梓成先德,宗神重敢立。店头庄自立昭穆,仅记得三字:忠超其。自马坪肇基东市,数传至梅溪,为名处士。再传而生性,明永乐六年任湖广安远知县。后有林宗于成化十六年任湖广城步知县。至成化二十二年,林仰之,号海峰,中解元,官至南京国子蓝丞。嘉靖年间,仰之孙天德,任广东廉州府推官,转云南路知州。林从槐,字应昌,号三庭,登丙辰科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林宪卿,万历庚子中举人。林一柱,字延郢,号璞所,万历丙午举人,庚戍(1610年)进士,官至湖广道监察御史,转巡按南京应天府监察御史。嘉宗天启初年,因上疏历陈时弊,被排斥回乡,及再召,而一柱已卒。走马人林氏奉一柱为祖佛“林府都察”,乌涂村奉为“林府王爷”。继有林道推(天德子),登万历丙辰科进士,初授大理寺评事,迁梧州知府。林谦复,崇祯十五年(1642年)中举人。
目前,厦门市和同安区有关部门正在溪林走马人村建林一柱石雕像暨廉政教育基地。

南门内派。同安城关南门内(地属铜鱼馆)林氏,其祖先是晋江安平人(今安海)于明末到同安做官而定居,后世祖林笃园开发成族。时有林圯从郑成功抗清,清兵陷城,族人同遭杀戮。后裔分居于南门内、大埕内及溪边头等处,其灯号为安平,昭穆无立。其派下林圯,为延平郡王郑成功之部将,屡有战功,为参军之职。佐郑成功收复台湾,驱逐荷兰人,实行屯田。林圯率所部赴斗六门开垦,其地系土番游猎区域,引起争战不休。后因土番人多势众,力战不胜,林圯宁死不弃所得土地,相持数日,食尽无援而牺牲。后居民合葬之,其地名林圯埔(今南投竹山),现有林姓居民数万人。

妈祖林默娘(960-987年)是同安东市林家始祖林怿的同宗“姑婆”,林怿自湄洲奉请妈祖神像在自家厅堂奉祀。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同安县城建成,周795丈、高1.2丈,城有五门:东曰朝天,以同山五显庙观世音为守护神;西曰厚德,以西亭古庙保生大帝为守护神;北曰拱辰,以北镇宫玄天上帝为守保神;西北曰庆丰,以朝元观玉皇上帝为守护神;南曰铜鱼(明万历二十五年易名朱紫),则以妈祖为守护神。自此,妈祖神像由东市林家厅堂移至南门(即朱紫门)城楼供祀。林圯是同安南门铜鱼馆人(宅在银同天后宫附近)。相传林圯渡台时,于战船中设“妈祖堂”,奉祀南门天后宫的银同妈祖。征战中,妈祖显灵“涌潮济师”,郑军旗开得胜。翌年郑成功在鹿耳门北汕尾重建妈祖庙,奉祀银同黑脸妈祖。林圮也于南投埔里建庙奉祀,而今嘉义、云林、南投等地都有供奉银同妈祖的宫庙。同安银同天后宫在弘扬妈祖文化,促进两岸宗教文化交流中,已经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联系着海峡两岸。近年来,台湾每年都有进香团到同安银同妈祖续缘、省亲、朝拜。


龙田派(今翔安区)属锦马始祖林翘派下,宋代林同(字子野),永乐五年任同安训导,著有《铜鱼集》。
琼头和城场派(今翔安区)属九牧长房林苇世系,城场派一支派入居瑶头村巷仔内角、下尾顶、下二村。城场派下周边村林壮呆,明崇祯时为铜屿哨官,福王时,升为都督同知,守永定。隆武三年,清兵入闽,林壮呆随郑成功南撤,举义反清。永历二年三月,郑成功克复同安,壮呆为同安守将。清顺治五年(1648年)八月二十六日,清兵陷同安城,壮呆率军奋战,壮烈牺牲,举家殉难。是日,同安城人死无数,尸籍相枕,世人以“陷城祖”祀之。
四、海澄迁入的支派
同安由海澄迁入的有三支。
溪埔下林。莲花溪埔下林家族谱载:“考自九牧蔚起莆田,而我闽望族,及分支宅聚海峨,而澄邑巨宗”。明嘉靖六年(1527年),其始祖达观公与始祖妣马氏肇基溪埔下林家。阅世相传,至七代日腾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修家谱,记载开基祖由海澄六都四图河迁居。灯号沿用峨山(分堂号),昭穆为“逊乾汝起,甫鼎赐元,文光初振,华国声瑄”。从二世起行,今为第十八世。
四口圳林。明嘉靖年间,有林丽彩自海澄县三都新垵林东社移居于同安西五都四九圳(亦称四口圳)。丽彩生俊德、进童。俊德生春伟、春勋、店雄。店雄生二良、三光。三光于清初渡台,居台湾府檨仔林,三光之子国然移居彰化,其子勋文又移居淡水厅竹堑城,期间有回四九圳,出千银修建祖祠。勋文之子绍贤,受封资政大夫。绍贤之孙占梅,因办团练抵御外侮有功,以贡生迁知府,复加布政使(县志有传)。而四口圳后裔,由于兵荒马乱,难于安居,相继外移。至民国间,宗祠倒塌,部分族人移于同宗新厝顶,合族而居。原四九圳灯号西河,昭穆不清。一九九零年在台宗亲来访,提供其昭穆为“开国勋臣忠节义,传家事业礼诗书,箕裘克绍追前哲,大振门庭乐所居。” .
瑶头林。瑶头村后巷角林氏,其祖先来自海澄新垵林东社,与四九圳林是同宗而分移的,历世两地以族亲往来.灯号西河,昭穆现行“万年高德,百世咸恩”。

五、厦门同安罗汉山
同安罗汉山。林志良(一凡居士)先生,中国著名书法家、中国佛教书画院高级院士、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燕山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厦门知名慈善家、收藏家,2009年发起并筹资一亿多元兴建同安莲花罗汉山。罗汉山位于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美埔村庙山自然村后,因有500尊石雕罗汉面朝东方悠然伫立于山间而得名。罗汉山原名青岩山,依湖而建,青山绿水,景色迷人。以前山上有座一百多年历史的古庙置身于茶园之中,现在的罗汉山就建于该茶园之上。经过四年多的建设,目前罗汉山上已落成1700多尊石罗汉、菩萨像,集合了儒、释、道,社会各界精英人士纷纷认领供养。罗汉山不仅集湖光、山色、山泉等天然风光于一体,更融关帝庙、观音庙、藏传佛像、钟楼、摩崖碑文石刻和名家书法等留存于一身。每逢节日,多方圣贤齐聚山中开设禅堂弘扬佛法,立志使禅宗代代传承不辍。罗汉山书法长廊亦是海峡两岸书法家交流创作基地。
六、渡台林氏
明清时代同安林姓移垦台澎先祖共有49人,在台宗支78支,为第二大姓。最早入台者为林达于明崇祯末入恳白沙,郑氏部将林圯随军入台,开发竹山,明郑时林三光入恳新竹等。清代入台者更多。
1、西柯镇潘涂十五世林含、林语,十六世林岳、林牵、林盛心,约于明万历年间,相继渡台。
2、西柯镇官浔村,十世益邦,行伍出身,官台湾镇总。其后代留居台湾(住址不详)。
3、西柯镇下山头村二房六路派下有兄弟二人于清代移居台湾,肇基台中县瑞井、龙岗村。
4、新民镇橄榄树村(官浔分派),其十一世林霍(世称“文学祖”)的后裔林生辉之子世仪,于清嘉庆年间渡台,居台南市辜妇妈庙街,书香传世,蕃衍成族。
5、新民镇四口圳村,其五世三光于清初渡台,居檨仔林。其子国然,移居彰化牌头背庄。至孙国勋,又移住淡水厅竹堑城至今。其后裔林占梅,官至台湾布政使(县志有传)。
6、新民镇湖井村,原有“霞岭”派下,五世四房于明代移居台湾桃园,其后世情况不明。
7、同安南门内林氏派下林圯佐郑成功收复台湾,实行屯田,率所部赴斗六门开垦,其地名林圯埔(今南投竹山),现有林姓居民数万人。
8、后田林氏裔孙移居台湾台北中孝路后田街。

2016年11月1日 星期二

酒落喉

陳一郎

酒落喉  [閩南話]

作詞:蔡振南
作曲:蔡振南

燒酒若落喉又擱想要哮
自從你來離別後
不曾擱來行腳到
往事呀麥計較
請你緊回頭
過去也將伊放水流
情歌來唱未透
目屎也若流
僥雄啊變心乎阮想抹到
秋風冷又透天星陪阮哮
親像叫阮從今後
感情啊不通博這厚


[普通話/國語]
酒刚喝到喉又再想要哭
自从你离别后
不曾再来过
往事不计较
请你快回头
过去任它如水流
情歌唱不够
眼泪一直流
可恨变心是我想不到
秋风吹透星儿陪我哭
有如要我从今后
感情不必用太多


2016年10月26日 星期三

一生何求 (歌詞.轉發)

冷暖哪可休
回頭多少個秋
尋遍了卻偏失去
未盼卻在手

我得到沒有
沒法解釋得失錯漏
剛剛聽到望到便更改
不知哪裡追究

一生何求
常判決放棄與擁有
耗盡我這一生
觸不到已跑開
一生何求
迷惘里永遠看不透
沒料到我所失的
竟已是我的所有

2016年10月11日 星期二

鳳山寺慶廣澤尊王千秋寶誕[轉]

鳳山寺慶廣澤尊王千秋寶誕
2016年 09月 28日 22:35    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訊】記者鄭玉君報道:位於屯門小坑村的香港鳳山寺,供奉福建神靈「廣澤尊王」,周前舉行千秋寶誕暨千人宴,期間同時舉行香港鳳山寺有限公司董事局成立典禮,冀日後更大力推廣尊崇孝道的鳳山文化,廣做慈善事業。
善信數千萬遍布世界各地
廣澤尊王俗姓郭,名忠福,後唐同光元年出於閩泉安溪清溪村,為人孝順,相傳小時為人牧牛,路途遙遠,但每日必返家省親。父親逝世後,與母親遷至南安縣詩山。後晉天福三年(938年),忠福在鳳山一古藤上圓寂,其時滿臉通紅,兩眼發呆。鄉人嘉其孝,築祠紀念,稱郭山廟,後又稱鳳山寺。郭忠福成神後,人稱郭聖王,鄉人有求必應,香火旺盛。南宋年間,忠福神香火入京後,更助滅皇宮之火,敕封「威鎮廣澤侯」,後又再加封「威鎮忠應孚惠廣澤侯」、「威鎮忠應孚威武英烈廣澤尊王」。
廣澤尊王在南安等地影響很大,是鄉親間的精神寄託、保護神,千多年來,其信仰廣傳,現今善信有好幾千萬,遍布世界各地,包括港澳台、東南亞等地。而香港的福建鄉親、善信,在2009年更籌錢於屯門小坑村買地建廟,為全港僅有的鳳山寺廟,信眾有好幾十萬人。幾年來香火不絕,更每年為聖公、聖媽(尊王夫人)的寶誕舉行祈福慶典。
晚上舉行千人宴筵開110席
農曆八月廿二日為廣澤尊王千秋寶誕,為方便更多人參與,今年慶典提前在9月18日(農曆八月十八日)舉行。香港鳳山寺住持洪成濱表示,赴會者除了附近村落居民(小坑村、寶塘下村、礦山村、紫田村、楊小坑村),亦有來自市區甚至更遠地方,如大陸、印尼、新加坡等,總計逾千人。寶誕上午舉行拜神的宗教儀式,由十多名道教法師主持,下午派發平安福米,晚上舉行千人宴,筵開約110席,由閩南祖傳著名大廚師葉永招率領其團隊主理閩南特色名菜。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陈明汉

2016年9月7日 星期三

信步天涯獨木橋

人生擔子拄肩挑
信步天涯獨木橋
萬境不波心靜水
風風雨雨喜苗條

2016年8月3日 星期三

香港鳳山寺楹聯(續)

人經靈寺理行善
煙繞梵音飄過香

以文章興邦閩地開運歐陽勝蹟高蓋山
聞孝子護國士民尊王廣澤垂恩屯門市

2016年7月27日 星期三

情尋·非遺 惠澤尊王神誕活動

 情尋·非遺 惠澤尊王神誕活動
     2014年6月,香港特區政府公布的《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收錄了480項非遺項目;其中編號3.13是「廣澤尊王誕」(每年農历二月二十二日是「廣澤尊王誕」,北角開元禪院、屯門香港鳳山寺都會舉辦各項神誕活動)。廣澤尊王是福建人信奉的神靈,他的祖庭鳳山寺,建於五代后晉天福初年(公元936-947年),今日還矗立在福建泉州南安詩山鎮;而香港鳳山寺則由居港福建鄉賢籌建,於2009年1月15日開廟。
     香港鳳山寺坐落屯門小坑村,供奉着福建神明廣澤尊王。每年農历十二月初十,此處都有一項特別的神誕活動,而這項活動的慶祝對象正是另一尊神明─惠澤尊王。每年,居港福建凌雲葉氏族人都會在這一天,假香港鳳山寺慶祝惠澤尊王寶誕,并有大型的神誕活動,十分熱鬧。(按:廣澤尊王與惠澤尊王是福建凌雲葉氏信奉的神明。廣澤尊王俗姓郭,惠澤尊王俗姓葉。)
    惠澤尊王寶誕十二月初十
    農历十二月初十是惠澤尊王的寶誕。惠澤尊王,俗名葉森,是福建南安凌雲葉氏始祖三翁公第十一世孫。因為他是凌雲葉氏之先祖,故后人都稱他為「祖伯公」(因筆者為凌雲葉氏之后,故以下都稱惠澤尊王為「祖伯公」)。祖伯公於南宋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羽化登神;從南宋嘉定十七年至清代同治九年,惠澤尊王五次受朝廷敕封,封號累計有廣德、忠應、威武、英烈、惠澤十字,司「代天巡狩」之職(同治帝的加封稱號),地位由庶民晉升至王侯,而祭祀則由鄉賢升格為朝廷派遣大臣參與。
    神誕三部分祭祀游神聚餐
    居港凌雲葉氏除了信奉惠澤尊王外,更篤信廣澤尊王,故此,在香港鳳山寺籌建之時,出錢出力,與一眾善信籌錢於屯門小坑村買地建廟;而香港鳳山寺自然成為他們重要的一個祭祀場所。自寺廟建成后,每年惠澤尊王寶誕,凌雲葉氏都會聯同寺廟,一起舉辦神誕活動,祈求族人平安、四境清晏。神誕活動,從早到午,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祭祀、游神、聚餐。
    祭祀雖然在神誕當天,但葉氏后人大都會提前把自己家里供奉的神像捧到寺里神壇供奉;而在神誕那天的清早,他們都不約而同地來到寺廟幫忙。在福建道士帶領下,接近二百名葉氏族人向廣澤尊王及祖伯公等神靈一一參拜。道士吟誦的經文,都是以閩南語誦出,故當天現場只聞閩南語,不見廣東話,活像在福建一般。
    祭祀過后,最特別的活動游神,終於要開始了。葉氏族人穿上黃色的外套,把祖伯公安放到神輿之內,然后由四個人,兩前兩后的抬着;而其他人則打着鑼鼓、擔着旗幡,浩浩蕩蕩地從寺門出發。在道士的引領下,神輿會圍繞小坑村走一圈,并會特意到村公所走一走,期望能為族人帶來平安,同時也庇佑村民。走了一圈以后,游神隊伍就會返回寺廟,在神壇之前繼續活動。
    然后,神輿會交予年輕族人抬着,因為接下來的動作將會極花體力。這時候,年輕人會抬着神輿,圍繞神壇走三圈;隨着逐漸激動的鑼鼓聲,他們在神壇前猛烈地搖晃神輿。鑼鼓聲與歡笑聲夾雜着,人人都十分興奮,成為整次神誕活動的高潮。
    「搖輿」儀式結束后,神誕活動也進入尾聲。葉氏族人會接着一同享用午餐。這些美食都是葉氏族人一大清早開始預備,而且都是福建的傳統食物,譬如蚵仔乾油飯、甜湯丸及寓意長壽吉祥的麵線紅鸡蛋等。其實,食物并不算名貴,但卻制造了一個契機,讓鄉親聚首一堂。這也是每年一度神誕活動的重要意義。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惠澤尊王的祖廟雖然遠在家鄉,但是無阻葉氏對祖宗的思念、對神明的崇拜;而香港鳳山寺,也不經不覺成為了葉氏族人心中的「祖廟」。
     作者介紹
    葉德平,博士候選人、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香港作家聯會成員及大專院校講師。著作包括《戰斗在香港──抗日老兵的口述故事》、《圍城苦戰──保衛香港十八天》、《樹茂發奇香消失中的香港客家文化遺產》(暫名)等。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李曉尚

2016年7月24日 星期日

擔當

有感郭忠福十六岁坐化成神,护国佑民。而时下称之*宅男*,*啃老族*,*叛逆新生代*!可怜天下父母心,天生我才必有用,想必有个借鉴:可怜?無用!想做人才有用,你必須有承擔!

乡村牧子敕称神,
十六青春作大人。
诚孝铭恩心上善,
寒门淨户拼时辰。
千秋崇敬尊王爱,
四海传播广泽亲。
文化凤山能量正,
承担使命必当真。

2016年7月13日 星期三

鳳山寺傳播上善篇

鳳山文化五洲揚
牧子成神放眼量
播種耕耘功力見
少年強則國家強



2016年6月21日 星期二

2016年5月15日 星期日

香港鳳山寺詩.詞.楹聯(原創)

香港鳳山寺詩.詞.楹聯(原創)

香港凤山寺位于屯门小坑村129号/周边有大型屋村宝田村/良景村/兆邦苑等

临江仙

大孝成神谓圣
感恩牧子称王
无疆挚爱举贤良
和平民众愿
立德自身强
坐化诗山护国
凤鸣合境安邦
屯门胜地一支香
宝田修善道
威镇庙名扬

楹聯

维海滩头千尺浪
屯门胜地一支香

君行大运观良景
上炷香飘绕宝田

暮鼓梵音安良景
神光红日照宝田

兆邦瑞气千家善
良景仁风一炷香

心善良景灯不夜
神灵凤山寺扬名


坐化诗山佑民护国
垂恩香港沸海扬洲 

心诚则灵一生敬仰播香火
积福行善合境平安拜圣公 

威镇小坑广运无疆万家福泽
保安香港尊亲至圣九五封王 

庙小空间大
心诚境界宽 

保民保国神威神圣凤山寺
安境安邦至爱至真香港人 

天机玄妙诚心拜
异象如来并蒂开 [香港凤山寺龙床]

尘刼历一千余年重复旧观生有圣人扬善美
钟声鸣二十八响反思新意活该君子去虚伪

诗溪湲去正荡胸怀奭望高盖光晖尊王圣德
山雨欲来且留脚步聆听欧阳笏唱广泽心声 

繁嚣世界犹需佛
点缀春光更要人 

去烦千杯酒
为善一盏灯 [香港凤山寺圣公庙光明殿 ]



凤山寺殿红灯奭
权贵浮名一笑之
紫气祥云良景市
天香馨港善缘施

心诚为乐享今天
合境平安又一年
但愿人间同善爱
圣公殿上上支香

千人拜圣公
宝殿奭灯红
良景馨香送
安居乐业融

宝田修善道
路险亦心平
万事随缘定
一灯黑暗明
兆邦仁仰敬
良景醉风情
古寺迎贤至
香江山凤呜

有感郭忠福十六岁坐化成神,护国佑民。而时下称之*宅男*,*啃老族*,*叛逆新生代*!可怜父母心,天生我才嗯,想必有个借鉴:

乡村牧子敕称神
十六青春作大人
诚孝铭恩心上善
寒门淨户拼时辰
千秋崇敬尊王爱
四海传播广泽亲
文化凤山能量正
承担使命必当真



2016年4月14日 星期四

讀句得句

文章肺腑言
問淚傾盆雨
高山望故鄉
是悲還是喜
######
昨日去农村,归来泪满襟;
荒田走野兔,不见种田人;
青壮搓麻将,翁妪带幼孙;
儿童留守多,未见爹娘亲;
偶见两书生,疯狂游戏中。
蓝天依旧在,碧水无处寻。
乡音虽未改,面容已陌生。
土砖青瓦没,沿路豪庭空。
父母今犹在,病痛缠枯身。
杀鸡温酒忙,待我如上宾。
偷拭双流泪,强忍哽咽声。
辞别送村口,嘱托一声声。
尾箱已塞满,全是故乡情。
深呼清新气,奔向雾霾中。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地楼宅贵,不住施工人 
昨日入农村,归来泪满巾。圈田建厂矿,不富失地人
昨日入学校,归来泪满巾。分数定命运,不教思考人
昨日入工厂,归来泪满巾。劳多得不多,不做平等人
昨日入医院,归来泪满巾。一病倾家产,活人比死人
昨日入ZF,归来泪满巾。既得利益者,本是一家人
昨日入网站,归来泪满巾。掌控话语者,不是真话人
昨日入梦乡,归来泪满巾。梦里敢说话,醒来是屁人

2016年3月21日 星期一

妈,你永远都那么美! (轉貼.感謝原創者!)

妈,你永远都那么美!
妈妈最能够忍受疼痛。医学上疼痛分为10级。而生孩子属于10级疼痛。每一位妈妈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时,都在忍受着这样的痛苦。
 
妈妈的心最细腻。孩子的一个眼神,一个细小的变化,妈妈都会关注到,因为妈妈与孩子血肉神经相连,心意相通......
妈妈最操心。日里夜里,首先想到的就是她的孩子冷、热、温饱、安全......​
妈妈的瞌睡最警醒。孩子什么时候要把尿,什么时候该喂奶,无论白天妈妈多辛苦,她总是会适时地醒来......​​​​
妈妈最不知道偷懒。哪怕是自己肚子饿着,哪怕自己生着病,也要硬撑着做给孩子吃饱才会满足,孩子喜欢吃的,妈妈一定会说:我不喜欢吃,你都吃了......
​妈妈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孩子健康成长,积极向上,出人头地,成家立业。孩子一点点的进步都是妈妈莫大的喜悦。恨不能想天下最美好的事情都让自己的孩子拥有.......
​妈妈最唠叨。对着孩子永远说着这样的话:吃饱了么?穿暖了么?顺心么? 注意安全呀,要节约呀,好好做人呀......
 
妈妈很无奈。拉扯着孩子成家立业,妈妈帮孩子带大了孩子的孩子后,就被冷落到一旁。话多的妈妈,会引起矛盾;话少的妈妈,失落感只有自己默默地消化,给孩子的,永远是一声:好好过日子,不要管我......
妈妈最害怕的事情。就是与孩子分离。哪怕在婚姻里百般委屈千般无奈也会因为舍不下孩子而万般忍受;哪怕孩子八十岁了,妈妈还是会叫着孩子:我的儿呀.......
​妈妈最辛苦。提手旁的字妈妈用得最多——抱、拥、抚、摸、摇、拉、扯、指、捡、持、把、扶、.........
​妈妈的爱最廉价,不要你任何回报,她都在心甘情愿地付出着......​传说,妈妈的爱最昂贵,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回报.....​​
妈妈最美丽.......​
妈妈的爱,无边......​
这种爱一旦念及,就会美好得让你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妈妈还有很多最,怎么数也数不清.......​

2016年3月16日 星期三

李白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仰天大笑出门去,何日可以上高楼。

腾讯空间马云路,中间建林更土豪。

黄河欲渡冰川塞,放眼長天不見藍。

东风无力百花賤,蜡炬成灰泪始干。

天生我才必有用,崔颢题诗在上头。

         
  

2016年3月2日 星期三

分享:情緒智慧

情绪是一种身心能量状态表现形式。当你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做朋友,就能避免很多伤人伤己,悔不当初的事。这就是要我们学会时刻保持自我觉察,看见和听懂情绪所传达的信息,让情绪做我们与自我相处的沟通使者,传达内在状态的提醒。

每个人小的时候,是自然地与自己的情绪是朋友。每一个孩子,都能听懂情绪的表达,都能经由情绪,时刻与自己的身心能量状态保持一致。这种状态就是自我和谐合一的状态。一个小孩,当他感觉不爽,情绪不好的时候,他就会哭,他会另寻它处,跟着自己情绪的指引做出调整,以使自己快速恢复到正常状态。所有的情绪,对他们来说都不会产生什么伤害,就如天边的一片云,飘过去,了无痕。

不过,随着我们慢慢长大,我们所受的种种教育,迫使我们失去了这种天生的能力,以至与自己分道扬镳,甚至敌对相向,内耗内战不断。而这也是我们长大后有太多烦恼、痛苦的根本源缘。

人们太喜欢控制,太喜欢把握一切,而这正是造成我们很多纠结、烦恼的幕后推手。我们总想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却在平时不爱护自己、提升智慧,以使身心能量处于健康状态;我们也总想控制他人,但却不懂得给他人友爱关怀。

事实上,我们需要懂得,一切都是因果,付出爱,才能收获爱,付出什么才能收获什么。现在的发生,只是过去行为所结的果而已。没有什么能被我们完全控制。我们能把握的仅仅只是自己当下的行为。我们今天的不良情绪,是我们过去种种所结的果,或许我们可以忍,可以控制这个情绪,然而,一个行为就像被播种下去产生的一个能量种子。

这个能量种子自然地发芽、壮大、开花、结果,一切都是大自然宇宙的运作规律,没有什么能被真正改变。我们对此,改善行为只有两个:一、尽量为这个负能量找一个破坏性相对较小的结果出口。二、尽快修正内在能量状态平衡。学会让该发生的发生,去承担那个结果,然后致力于当下去改善所有能改善的一切,致力于当下尽可能播种正能量的种子,使自我身心能量状态趋向更加平衡、平和的状态。

对于情绪,我们要放下所有的控制,学会接纳它的表达,尤其是那些负面情绪,我们要放下控制它,尽量去找一些相对伤害小的结果出口,因势利导之。

就如,天晴了,我们就晒东西,天阴了,我们就不晒了,天下雨了,我们就休息,雨过天晴了,再继续阳光下的事情。如果有狂风暴雨了,我们就在家不出门,如果有大雪严寒了,我们就升火、开暖气,避寒就温……这一切都是自然的事。

那么,对于我们的情绪来说,也是如此,情绪不好了,就不要做判断,不要下决定,不要与人计较,找点让自己舒服的事去做;生气了,不要说话,离开当情当景,找个其它的事做,或者找个不伤人、不影响他人的地儿舒解一下——听听喜欢的音乐,看看电影,外出散散步等等;高兴了,就与人分享你的快乐、做些该做的事;情绪平静了,就可以做一些必要的思考、判断、决定等等。

所谓宇宙大环境,身心小宇宙,在自然环境面前,我们自然地懂得,什么天气就该做什么事。那么,对于我们的内在身心能量环境来说,是不是也应该自然地避免违背自然规律呢?尤其在负面情绪的时候,就应该避免做重要的事,避免思考问题,避免与当事人争论,避免做判断,做决定。这是明智的、最自然的行为,因为就如下雨天,你不可能在外面晒好被子,反而越晒会越糟糕一样,那么当情绪不好的时候,你去处理事情,与当事人理论,自然是越弄越糟糕的。

一切都不是情绪惹的问题,情绪也不是问题!就如天气变化是自然的状况一样。重要的是,我们要懂得在内在自然环境风雨交加——负面情绪的时候,不要去做晒被子的事。还是等着天气好了才做吧!那时候,省事、省心、益己益人。这都是自然的智慧,每个人天生本自拥有,只是,我们需要把这份天生的智慧慢慢地释放出来。

感恩之心,分享给您 ! 祝愿您有个阳光灿烂的心情。😊😊😊

摘自智慧身心网

2016年2月11日 星期四

你們最恨的親人說:

父(母)有責任養到你們十八歲/情盡了!以后的路必須自己走!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仁/善/感恩!
一枝草一點露/牛出力來牛吃草/努力免不了!
一技傍身/立足社會必須能伸能屈!
要有自己產業!頭有片瓦/腳有錐地!
反省自己/別埋怨他人!
非人雲亦雲!走你的路/成功者說啥都可!
虎毒不咬子/子有怨父(母)心/父(母)無害子意!一切靠自己!
尊重別人/志氣自己!
有書好讀/有工好作/有事業好拼!
可愛就愛!不纏綿/不相擾!
內耗最傷/八年抗戰打走日寇/一箭定江山!國共恩怨百年乃在糾結/仇恨難解!
可以哭/也要學會笑!青春幸福/到老知足!
得意時平靜/失意時冷靜/沖動是魔鬼!
保持水土/自然有益!

偶見好客山東得句/二首/

1.
佛门清淨尤勤扫
静水深流烈女豪
风雨逍遥山不老
桑田沧海付漁樵


佛門清淨猶勤掃

靜水深流烈女豪
風雨逍遙山不老
桑田滄海付漁樵

2.

人間造物好尋常
太極陰陽不簡單
對錯難分天有眼
橋頭水路順其然

(二手克隆/哇嚏)


參禪打坐不尋常

釣譽沽名大白狼
邪惡分明天有眼
橋頭水路順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