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3月20日 星期三

陳碧珍

   安妥躁动的灵魂        ——读陈碧珍新著《想飞的鱼》     宋客

  認識陳碧珍在近期举行的一次笔会上。随着对她的了解,方知她是一个多年活跃在网络论坛上的才女。读她的文章是一种享受,文笔细腻生动,思想深邃辽阔,尤其是写亲情友情爱情,字里行间总有一种跃动的情愫,一种澎湃的激情埋藏在心底,灵动的句式令人喘不过气来。读她的文章,一如晶莹剔透的珠宝把玩在手心,淡淡的,散发着幽幽的亮光。
  这种幽幽的亮光,给人高贵的气质,给人温暖的情怀,给人追寻的心动。
  这种感觉,读完陈碧珍刚刚出版的仍散发着油墨香的《想飞的鱼》一书(海峡文艺出版社,2011),显得更加强烈。
  这是陈碧珍近年来散见于各级报刊和网络的文章结集,与其说是作者在繁忙的“传道授业解惑”之余勤奋笔耕的结果,毋宁说是作者善于观察用心生活认真思考的心路历程。这本书我看得很慢,一页一页,还备根红笔,读到精彩处就信手在下面划上杠杠,怕个中闪烁的思想火花从我的眼前倏的消失。
  我喜欢读书中关乎亲情的文章。一个人由于所在的生活环境不同,就必然会有不同的思想、意志、情感。作者小时候生活在边远的工区林场,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溪流潺潺,树木争春,这样的环境,让人时刻喷薄出对大山的热爱,表现在行为范式上甚至是一种站在高山之上的大气。这种归田园居的环境,屋舍俨然,鸡犬相闻,丝毫不能掩没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同甘共苦的人间真情,面对大山的阻隔和命运的不公,他们逃离的唯一捷径就是抗争,顽强的抗争。一旦挣脱命运织成的隐形的网,回望,那是多么让人向往的园地!没有尔虞我诈的阴险,没有争先恐后的媚俗,没有互相排斥的攻讦,有的是家长里短,是鸡毛蒜皮,是用细小的快乐粉饰的一场生活。在纷繁复杂的世间万象,在眼花缭乱的诸多选择且常常使人烦躁而迷失方向的时候,拥有这些,足矣!
  陈碧珍的书中,写得最多的就是这些亲情。既是对人间真情的向往,也是对人间真情的坚守。在书中,我看到了“母亲”的伟大善良,看到了“外婆”的隐忍顽强,看到了“父亲”的博大无私,看到了“公公”的磊落开明,看到了“婆婆”的坦荡宽容,看到了“女儿”的聪慧灵秀,看到了“家人”的豁达不羁,看到了“学生”的纯真朴质,看到了“同学”、“朋友”、“同事”无比珍惜的情意。一个情字,把这些人和事紧紧地串在一起,或说事娓娓道来,或倾诉如数家珍,或表达丝丝入扣,或揭示清澈见底,或思辩字字玑珠,那么清亮透彻,如夏日里吹来的一丝凉风,让人神清气爽,如饮甘饴,久久不肯释怀,安妥躁动的灵魂,成天有这些亲情包裹着,非常满足了,对于这个世界,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什么呢?
  陈碧珍诉说的亲情,之所以耐读,耐看,耐久久品味,一方面是作者本身无比珍惜这份亲情的体验,更重要的是作者善于表达的技巧或能力的展示。读陈碧珍的文字是一种享受,是一种行云流水的宁静,一种泉水叮咚的圆润,如天籁之声,环绕胸腔;有时又是一种骏马奔驰的呼啸,一种风驰电掣间激发的酣畅淋漓,让人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她的文字总是富有弹性,干净得不落下半点拖沓,充满了想象的魅力,像是长在肥沃的池塘里刚刚拔起的白菱,质地鲜嫩,不受污染,沁人心脾!陈碧珍的古文功底亦胜人一筹,读着读着,一首古诗,一段古文,一句哲理悄然飘入眼中,既有灵气之美,又展示了文章的厚重之感,适时添加一些时尚的网络语言,又使一些篇什更具时代特色。
  读《想飞的鱼》,躁动的灵魂啊,我要安妥。
  (作者为福建省作协会员,《闽西日报》社 主任编辑)

2013年3月6日 星期三

鄉關故國

鄉關故國雙行淚       古樹楹聯一片情

自覺丑聯呼大氣       猶將殘對染斜陽

冷眼向洋觀世界       愚人袖手看文章

長空萬里聯和對       大地一川綠與青

蝸居板尺休思宅       涼夢樓臺請問天

天下文章幾人好       村前大樹環境寬

車到山前能拐路      事經炮后好鳴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