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5月14日 星期一

南安李氏源流

李姓 源流
一、溯源
李氏由来,有偃理之源。相传帝少昊的后裔皋陶,生在曲阜偃地得偃姓。帝尧时,皋陶担任大理的职务(司法长官)。皋陶之后,历虞、夏、商廿六世为理官,故称皋陶及后裔为理氏。 商末,理氏后裔理征,因执法不阿,得罪了纣王,被纣王处死。理征之妻契和氏在家奴的帮 助下,携幼子利贞逃难伊侯之墟(今河南安阳)。母子饥渴交困,摘李子充饥,得以活命。利贞感念"木子"活命之恩,遂改理为李。利贞的子孙后来在周期做官,十世孙李乾曾任御史大夫。李乾之子李耳,周平王时任守藏吏,就是著名哲学家老子。李利贞的十九世孙李昙为秦御史大夫,生有四子:崇、辨、昭、玑。长子崇为陇西太守,是 陇西郡始祖;四子玑为赵郡房,李玑的幼子李齐为辽东李氏始祖。李崇之孙李信,字有 成,官大将军,陇西候。汉河东太守、征西将军李仲翔,葬陇西狄道东川,其子伯考是陇西 、河东二郡主。后裔李虎,精武略,有功于国,封陇西公。隋末,李渊,字淑德,亦陇西成纪人。建立了大唐帝国,李氏称帝二百八十九年。李氏得姓三千年后,唐王室后裔向南方各省迁移。其后裔(包括赣、浙、闽、台、粤、桂),皆以《陇西传芳》作为家族的共同标帜。1987年5月3日《人民日报》公布为百家姓第一大姓。1982年统计,李姓占汉族总人口的7.9% ,居全国汉族人口之冠。1992年9月27日《人民日报》报道"李氏根基在陇西",并批准修复李氏"陇西堂"。二、入闽
李氏入闽,始于唐代。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十子李元祥,生于贞观二年(628)。贞观十一年(63 7),时年十岁,封"闽越江王",分派入闽。先入订,徙状元崎。三十五岁(龙翔二年662年 )到永安大湖坑源开基。现存有"江王祠",为三明市文物保护单位。元祥之子李皎袭封江 王。皎之子祖丛袭封江王,流放于南安落籍。祖丛卒葬南安德教乡超庭里皇平山天砚冢(今 南安八都),俗称天孙墓,古迹犹存。三、肇基
李祖丛之子万康,名融,幼鞠养于南安县丞。李融于天宝十年(751)蒙敕申叙,得以恢复族 人身份,授南安县丞,赠秘书监。生四子:楚盌、晁唐、晁嵩、晁丛(晁隆)。天宝 十四年(755)安史之乱,楚盌率诸弟侄和子尚昊五十余人勤王从军,授漳浦参军。甫宗乾元 二年(759)封五州节度使,因破安禄山有功,升云麾大将军。代宗宝应元年(762)封陇西开国 公,后卒于南安德教乡嘉禾里半林村(今南安洪梅镇仁宅村与东园村)。玳瑁山灵应寺供奉李 公祖师,称灵应祖师,俗名李应,法名文愈大师,据传是楚盌后裔。大师挂锡寺宇,后坐化 于山中加吊藤上。楚盌苗裔分布在德化英山、绣溪、沙堤。四、蕃衍
李元祥的第廿七世裔孙李君怀,祖籍同安南山山边。讳贞孚,号忆园。原配郑氏、继妣张氏 ,续妣蔡氏,均葬同安迎仙宫左闽粤大道旁。君怀生于宋绍兴十一年(1141)十月初十辰时。 孝宗乾道二年(1166)乡试中举,录为泉州万户府参军;淳熙八年(1181)擢升濠州节度使; 后敕封五州节度使,加封南靖王。开禧三年(1207)正月十六日逝世。墓葬于南安大盈东岭 头西南坑落水蛇穴。李君怀传五子:汝淳、汝谨、汝诲、汝谟、汝谦,繁衍于漳泉五座名山,故号"五山李"。 
君怀之长子汝淳居南安大盈雄山,蕃衍新营、朴山、下厅、埕尾头、后坑、前宅、新厝、洋 美茂、御踏坡、陈林头、山头、圳盇、肖厝,九都新营、安溪感化里、同安果园、汀溪向阳 、溪湖、永安西洋、葛州,省外有广东南澳、浙江台州和港澳台及海外。君怀之次子汝谨(号恪庐)居同安仙店南山,传三子:长致敏,次致政,三致敦。
致敏居晋江崇明山,传四子:长子仲喧居龙溪福河,次子仲昌居广东大埔白叶大清社,三子 仲昭(进士、资政殿大学士)归隐后居晋江池店(号"凤池"),四子仲曜居晋江竹树下村(号 "凤竹")。致政,讳念三,号美岚,妣黄氏顺德。传四子:仲仁、仲礼、仲义(又名仲起)、仲祥。长子 仲仁居同安南山山边,传二子:天与、人与。天与的后裔:同安后滨、南安院前、莲边。莲 边一支承溪东,一支承菊江桑宅寨内,一支传同安肖垅。次子仲礼居同安山边,传四子:经 与、光与、巽与、学与。三子仲义(号义济)由同安南山仙店移居晋江仙店,传三子:宣义、 希靖、希泰。宣义居晋江新店(即雁山),希靖迁惠安东下坑,希泰迁永春东平。四子仲祥居 晋江乌洋,后裔迁南安蟠龙、蟠龙宣谕之子竹轩分派锦堂。继妣石氏微柔,传三子:长子崇 原居菊江桑宅,字校政,号十八郎,传二子:菊村、菊峰,堂号"凤山";次子乖,字崇青 ,号十九郎,十三岁(宋理宗丙辰年1256年)擅自随吴姓船下湛江,后走失被林氏寡妇收养于 高州三拓里,婚育三子无成。林氏病逝后,乖与妻相议改姓李,连育九子二女,蕃衍高州城 内外三百里,故号三百;三子乃育,字煌远,又字崇基,号二十郎,娶小嶝邱兆矶胞妹。生二子:孙助、孙奇。孙助为小嶝守御百户,洪武二年(1369)三月十八日,倭陷小嶝,孙助战 殁。孙助娶妻伍氏(不育)、王氏,传二子:德宗、显宗。德宗与王氏避同安古驿,成驿路李一派,显宗与伍氏于金门,成金沙桂林一派。致敦生五子:仲怡(居龙海金山)、仲愉(居漳浦西街)、仲恂(居海澄踏石里)、仲忄尉 (居金门浯江)、仲恺(居金门浯江山,五世孙文珍为园美始祖)。 君怀三子汝诲,传一子致曲。致曲传二子:仲文居兑山,仲进居同安小东山。
君怀四子汝谟居海澄己山(又称渐山),传二子:永福、永佑。永福传逸轩,居海澄己山;永 佑传有本,居厦门后埔。
君怀五子汝谦居南靖水头金山,传三子:致钦、致仰、致?,致钦传仲阳,致仰传仲雍、仲 隆、致?传仲征。
君怀之弟君迭,居南安浮桥(今属泉州),君怀堂兄君达传安溪湖头。
据梅山芙蓉乡志,在元末,有李氏一脉,徙居此地。乡志则言之凿凿,云初来时,人口稀少 ,人 不满十,家业更是薄弱。所从何来,一说河南固始,一说闽北,一说永县。有人考证推断, 至明代,李汝夏(谥号"白水散人")拯弊起哀,励志奋发,使宗族转向中兴,并首修族谱。 由于战乱和其他原因,芙蓉李氏祖先史料,有一大段散佚,无法查考,迫不得已,只好割裂 ,将元末李广孙,姑且定为开基祖。当时分春(长房)、夏(二房)、裕(三房)、秋(四房)、冬 (五房)兄弟五房宗支,至今已经681年,洋洋大观,繁衍二十四代,人口逾万。五、昭穆
南安石井溪东村(自九世起)
尔有启兴卿 鸿图开泰运 文章正达时
朝廷逢科取 世代显荣旗
南安石井淗江村(自十三世起)
荣华则立昭 明哲从孝友 忠诚肇兴隆
邦家辅履泰 庙宇起勋鹀
南安石井院前村(自十世起)
志于储景 华实并茂 孙子百世
辉光俎豆 德泽绵长
诗书礼乐 簪缨奕祀 荣国文章
朝政克昌 君恩臣报 惟孝作忠
南安蟠龙、锦堂村(自二世起)
弼拔伯德 若于如孚 实天肇衍
宜尔君子 长发其祥 垂裕来兹
新字辈
和宗睦邻 敬老尊贤 仁义孝悌
培育英才 克绳祖武 奕世丕昌
南安水头新营、朴山村(自四世起)
体克于以 仕甫卿尔 友实益谦
则式维庆 宣成孙道 其昌宗瑞
即绪周典 钦赞唐勋 左昭右穆
前裕后昆
南安榕桥祥塘(三十都)
国兆世善先荣茂 家传诗训后汪洋
书香丕振流芳远 耀族光宗永吉昌
南安榕桥
公卿侯世德 丕承远垂芳
南安九都彭口村(源自安溪石壁村安生分派)
(自三世起)天允弘国 学毓正光
(自十二世起)渊才亮茂 雅庆宏毅
仁礼敦庸 文敏诚笃
南安仑苍园美村(二十六都)
名伦(自十二世起)文士亨昭资亭植,宗功祖德典型敦
敬承锦衣绵世业 奕代书香泽长存(字伦)
启明孝友垂燕翼 修齐平治显扬光
孙子绍铭贻志守 忠贞仁义永传芳
南安园美白珩村
奕维文教 昆耀辉功 宗宏重宝
诗礼传芳 书培友德 拱景示昌
南安园美英溪尾(前字辈)
文士章茂宏 诗礼传家香
(台湾续今字辈)
功成昭模纪 奕世永流芳 子孙贤且美
南安梅山芙蓉村(十六都)
汝子延自 必世为宗 有建于国
引成斯志 用保孙贻 英贤鼎起
翌赞鸿基 景运开新 典常述祖
(新字辈)
大有建于国引成赐志 英贤鼎起贻赞鸿基
诗山内益李氏昭穆
名行:元亨为正 允绍孔嘉 斯以懋美 永垂光华
泰和同德 谦吉鼎明 顺通信义 久恒丰昌
字行:处孟景继宗 国卿世侯延
尔孙昭孝悌 法祖上丕前
忠诚宏炽盛 仁礼蔚嗣贤
兴得我邦基 济益厚福长
李氏郡望 陇西衍派
六、外迁
南安是台湾同胞的祖籍地之一。南安石井是民族英雄郑成功故乡。顺治辛丑(1661),沿海李 氏族人大多因参加郑成功抗荷复台战斗和为反抗清朝"禁海迁界"的迫害,溪东李氏有数百人东渡台湾,涌现了郑成功护驾左都督李启轩及李仕荣、仕华、学老等十八猛士,其后裔参加"开辟荆榛",长期居留台湾、澎湖。已来寻根问祖的有台中沙鹿、清水、大甲及台北等。顺治辛丑(1661),溪东李氏十二世孙李兴宇,由小嶝驾船往广东甲子登陆,初居北门头间, 蕃衍后代,其分布:东北、东南、城西、两东、东溪、新南、深割湖、陆丰、汕尾、惠州、 广州、香港等地。南安是全国著名侨乡之一。宋元时,泉州为东方第一大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正如北宋惠安谢履《泉南歌》:"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地僻;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是南安华侨大量出国的写照。清初,人口迅速增长,耕地不足,生活难以维持,李氏族人离乡背井,纷纷出国谋生。主要分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安南等国。1972年,南安建设山美水库,库区有7750人李姓移居同安,自成"彭口李"一派。
芙蓉李氏中兴之后,各业发展,家族鼎盛。不甘老死蓬蒿,移居海内外开拓者日众,以台、 港、澳及东南亚各国尤多。清康、雍年间,移台定居的就有370多人。亦有移居福州经商, 自立村社者。还有的迁徙金淘岭兜、岭脚、水磨等地开拓建乡。移外宗亲,三百多年来兴旺发达,人丁多达两万余众。谱 牒
南安李氏历来重视编修宗谱、族谱、家谱,保存着丰富的家族史料。明中后期屡受倭患及 清顺治十八年(1661)的"禁海迁界",族谱大多毁于兵燹。康熙癸亥年(1683)复界后,重建家园,再修谱造昭穆。又因"文化大革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近年来,各村、各房 柱续修族谱。1、溪东村《双溪李氏族谱》,康熙五十一年(1712)李瑞图编,乾隆十五年(1750)其子李开 汉续修,今存世系图。其私谱有:(1)雍正十一年(1733)李卿瓒《双溪三房下柱私谱》,近 年重修。(2)乾隆廿八年(1763)李图祥《双溪三房上柱私谱》,今已破损不堪。(3)乾隆卅六 年(1771)李图光续修《双溪长房私谱》。(4)嘉庆年间《双溪长房殿内私谱》。(5)同治甲子 年(1864)李运中续修《长房竹西私谱》。(6)光绪十一年(1885)李文煦《双溪二房私谱》。( 7)宣统元年(1900)李章晖续修《长房竹东私谱》。2、菊江村有:(1)《菊浔桑宅长房(顶份)族谱》。(2)《菊浔桑宅二房(下份)族谱》。(3)《 菊浔桑宅崇青分派族谱》。(4)《菊浔桑宅乃育公派族谱》。(5)民国甲申年(1944)重修《菊 江李氏顺期公派下家乘》等。3、园美《李氏族谱》文珍公派下,1991年十月重修。
4、院前《李氏族谱》于近年重修。
5、锦堂《李氏族谱》于近年重修。
6、原有《芙蓉李氏族谱》。
十年前,编写《芙蓉李氏繁衍情况简介》。
1997年,成立《芙蓉乡志》编写组,撰写初稿,反复讨论,多次修改,并定稿付梓。
诗山红旗村(内益)李氏
诗山内益李氏始祖系明永乐年间(1413年)肇基内益,现海内外人口近万人。族谱为1928年第 四次重修,至2002年第五次修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